——2025年“棗莊市勞動模范”吳洪磊
在山東泉興水泥有限公司生產一線,有這樣一位深耕二十余載的技術尖兵,他以創新為帆、以匠心為舵,在水泥余熱發電領域破浪前行,用智慧與汗水書寫著新時代勞動者的華章。他就是2025年“棗莊市勞動模范”、山東泉興水泥有限公司熟料部余熱工段段長吳洪磊。
立初心 志存高遠夢引路
2001年,21歲的吳洪磊踏入泉上煤礦成為一名學徒工。礦井深處,潮濕的巷道與轟鳴的機械是他的“課堂”。面對復雜的采煤設備,他緊跟老師傅檢修液壓支架、皮帶運輸機,用沾滿煤灰的手在筆記本上詳細記錄設備構造與維修要點。“剛到煤礦時,我就告訴自己,一定要把技術學扎實。”吳洪磊回憶道。正是憑著這股子鉆研勁,短短兩年時間,吳洪磊就熟練掌握了煤礦設備的維修技能。他說:“那段煤礦工作經歷,不僅讓我學到了技術,更培養了我不怕吃苦、敢于鉆研的精神,這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。”
2004年,吳洪磊帶著煤礦淬煉的扎實功底,踏入泉興水泥公司的建設現場。白天,他跟著團隊處理設備故障,觀察每一個維修步驟;夜晚,他研讀《水泥工藝學》《機械設備維護手冊》等專業書籍,將理論與實踐結合。遇到技術難題時,他反復拆解零件研究結構,甚至在宿舍用廢舊零件模擬故障場景,憑借這股“鉆勁”,他迅速掌握電氣焊、鉗工等核心技能。2010年,公司啟動余熱發電項目,吳洪磊主動請纓參與建設,系統學習發電工藝與自動化控制技術。白天在現場監督施工,晚上研究設備參數,連續三個月吃住在廠區,最終實現項目提前投產。這段經歷讓他對余熱發電全流程有了深刻理解,也為日后的創新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秉臻心 技術創新攻堅路
2023年盛夏,泉興水泥公司余熱發電車間內,機器轟鳴,熱浪翻滾。吳洪磊帶領技術團隊,正緊鑼密鼓地對AQC鍋爐進行提產改造。AQC鍋爐作為余熱發電的關鍵設備,其性能直接影響發電效率。當時,窯產能提升后AQC鍋爐熱交換效率偏低、產能受限等問題,猶如卡住發電系統咽喉的頑石。吳洪磊深知,唯有創新突破,才能啃下這塊“硬骨頭”。他一頭扎進車間,連續一個多月,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,反復觀察設備運行參數,查閱大量資料,與團隊成員激烈討論。無數個日夜的鉆研,終于讓他找到了突破口——通過優化鍋爐內部結構,改進換熱管布局,增強熱交換。改造過程并非一帆風順,遇到技術難題時,吳洪磊帶領團隊不眠不休,進行上百次實驗,不斷調整方案。最終,AQC鍋爐提產改造成功,熱交換效率大幅提升,年發電量顯著增加,為公司多創效益超百萬元。這一成果也榮獲2022年度全市水泥行業技術革新二等獎。
他負責的余熱發電提產降耗、智能控制與生產系統優化項目,有效優化了余熱發電系統運行效率。在煤耗指標控制較低的情況下,年可實現多創效益約150余萬元。余熱發電日發電量更是創下新高,從發電初期的噸熟料發電量28度躍升至巔峰時期的37.5度,實現了質的飛躍。他主導的“水泥余熱發電AQC鍋爐節能降碳改造”項目,通過采用新型保溫材料、優化煙氣分布技術,使AQC鍋爐排煙溫度從100℃降至86℃,成功斬獲全國建材機械行業三等獎。多年來,吳洪磊取得90余項創新成果,2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,發表10余篇國家級期刊論文。
鑄匠心 薪火接力傳承路
“企業培養了我,我就要努力為企業培養更多、更優秀的人才。”這是吳洪磊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在公司,他不僅是技術上的“主心骨”,更是人才培養的“引路人”。為幫助新員工快速成長,他精心制定“理論+實踐”的培訓方案。根據每位員工的學歷和專長進行細致分析,為他們合理安排最適合的崗位。在“師帶徒”“一幫一”培養過程中,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徒弟。無論是設備操作的技巧,還是故障排查的方法,他都耐心講解,手把手指導。在集團和公司組織的員工培訓中,他化身授課老師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專業知識娓娓道來。
為了激發團隊創新創效熱情,吳洪磊組織開展先進班組評比、操作能手評比等活動,創新機修崗位輪崗制。多次組織電氣焊和鉗工操作專業培訓,在他的努力下,工段內部形成了人才多崗鍛煉、多專多能培養的格局,培養出多名高級工、技師、高級技師,為余熱發電高效運行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。
從普通技術工人到市級勞動模范,吳洪磊用20多年的堅守與付出,詮釋了新時代的勞模精神。在未來的道路上,吳洪磊將繼續懷揣夢想,砥礪前行,用實際行動書寫更加精彩的勞模故事。(孫嬌嬌)
Copyright ? 2023 山東泉興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魯ICP備20001938號-1 魯公網安備 37040002006015號